0 Comments
追悼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先驅者:丹尼爾.康納曼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辭世。康納曼是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他的研究奠定了行為經濟學領域的基礎,於今年3/27去世,享年90歲。 https://www.wsj.com/finance/investing/daniel-kahneman-nobel-winning-pioneer-of-behavioral-economics-dies-at-90-56b8b5a9?mod=Searchresults_pos1&page=1 康納曼和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96年去世)改寫許多經濟學假設:人們在行動時會一貫地理性且以自身利益為重。相反,這兩位以色列出生的心理學家進行的實驗顯示,在面對複雜情況時,人們往往依賴簡化的心理規則,這可能導致他們行為不理性。 康納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於心理學和經濟學以外的許多領域,包括法律、行銷、政府、投資管理等。 這兩位發現人們根據少量數據得出模式和概率,而不理解隨機性的原理:例如,將連續幾年擊敗股市的基金經理的成功歸因為技巧,而不承認運氣的作用。 他們還發現,人們往往對損失感受更為強烈,而不是對收益。這導致了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的現象,例如,投資者不願以低於購買價格的價格出售股票,而如果他們已經獲利,他們會願意以相同的價格出售同樣的股票。 在1979年發表於「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a)雜誌上的他們的開創性論文中,他們利用了這種趨勢來制定所謂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 https://www.aptutorgroup.com/learning/prospect-theory 主要基於這項研究,康納曼在2002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時也是首位心理學者贏得此殊榮。事實上,他本人對被稱為經濟學家的想法感到不舒服,儘管如此,他的貢獻仍為行為經濟學提供了理論框架。 芝加哥大學Booth商學院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他在2017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表示:現在翻開「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任何一期,都會有一兩篇跟行為經濟學有關,這要歸功於他們的貢獻。 康納曼的研究在他2011年出版的「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書中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該書回顧了他與特沃斯基的研究,並普及了這樣一個觀點:人們被兩種思維模式所引導:“快速”思維,它快速且自動運作,“慢速”思維則更加審慎。 https://www.aptutorgroup.com/learning/thinking-fast-and-slow 希望透過這篇「華爾街日報」專文,讓華語世界的經濟愛好者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一生! APcore服務團隊敬上 2024/3/29 羊群效應(Herding Behavior)是什麼?00940募集熱潮是一種羊群效應嗎? 從眾行為或稱「羊群效應」,這在人類社會中屢見不鮮,比如某些小吃名店門口總是大排長龍,糕點名店的蛋塔網路開賣立刻秒殺;事實上,在人們的投資行為中也可以見到從眾行為,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最近大家紛紛解定存也要搶進的00940 ETF等。 https://www.aptutorgroup.com/learning/herding-behavior 經濟學家對從眾行為的成因也有著深刻的研究,其一,資訊瀑布 (Informational Cascade),在大家都沒有足夠的資訊下,我們看到幾個人做出了同一決定,在沒有更好的資訊去反對此一決定時,跟風成了理性選擇,讓自己也跳入了資訊的瀑布中。 https://www.aptutorgroup.com/learning/information-cascade 其二,做出一個特立獨行的決定,如果最後證明是錯誤的,就在群眾中鮮得自己特別愚蠢,而從眾的決定如果失敗,大家都在這個犯蠢的隊伍之中,似乎就沒有那麼慘,那麼,在羊群裡當隻小羊,似乎是聰明的決定。 最近幾週,ETF市場成為臺灣投資人最熱門話題。3月以來,國內多檔ETF接力募集,檔檔規模創新高。先是3月6日中信上游半導體(00941)成立,規模達新臺幣175億元,打破原先群益ESG投等債20+ (00937B)所保持的153億元紀錄。 事隔2天,統一臺灣高息動能(00939)於3月8日以531億元的巨量級規模成立,超出2倍的規模大幅改寫歷史新高,被稱為「臺灣資產管理界的新傳奇」。 但才過一個週末,元大臺灣價值高息(00940)橫空出世,3月11日開始募集,首日就傳出募資金額打破00939紀錄。由於進單爆量,多家代銷通路券商頻頻傳出系統當機或延遲。最終只花5天完成募集,據元大投信統計,募集規模為新臺幣1,752億元。 我們在3/24的Podcast中,將用深入淺分析的講解,來分析這個效應的意義,及00940是否已有羊群效應的疑慮?現實中羊群效應是否有好的一面?該如何利用?例如可用基金規模變動量,來提早判斷基金的未來基金績效。 同時間羊群效應是否有壞的一面?例如沒有清楚知道自己的風險屬性,投入不適合自己的商品;或是不清楚「高息指數編製規則」邏輯,因此低估了可能價格標準差過大的問題。 https://taiwanindex.com.tw/indexes/IX0208 節目的最後,我們將分享幾個減緩羊群效應的方法:多樣化(Diversification)、逆向投資(Contrarian Investing)、提升財務素養教育、與改善的監管框架與企業治理等。 https://www.financestrategists.com/wealth-management/investment-management/herding-behavior/#strategies-to-mitigate-herding-behavior 祝大家投資順利!! APcore服務團隊敬上 2024/3/19 誰是克里斯多福.沃勒(Christopher Waller)?2026新任聯準會主席大熱門?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專文,川普任命的Fed理事沃勒克里斯多福.沃勒(Christopher Waller)挑戰經濟正統觀念,他對美國經濟將實現軟著陸的預言成真,影響力隨之上升。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川普明年重新入主白宮,Waller有可能成為鮑威爾(Jerome Powell)的繼任者。 兩年前,Fed理事Christopher Waller提出了一個新穎的經濟論述,展示了Fed可如何在失業率不像往常那樣飆升的情況下,使通貨膨脹率回落到2%的目標。當時激起了經濟學界諸多重量人物的批評:包括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桑默斯(Larry H Summers)和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 2021年,隨著美國經濟從疫情中復甦。之前的疫情干擾已經解除,因此職缺率激增。那時候在Fed內部,Waller已開始推動該央行提前退出超寬鬆刺激政策。雖然有些同事擔心這樣做會顛覆美國勞動力市場,但Waller認為,勞動力的需求非常強勁,他們不必擔心。 2022年春天,Blanchard曾向Jerome Powell表示,按照教科書上的貝佛里奇曲線(Beveridge Curve;橫軸為失業率,縱軸為職缺率),Fed對勞動力市場的樂觀看法並不成立。隨後,Fed高級官員聽取了團隊同仁的簡報,其中包括Fed專門研究勞動力動態的經濟學家安德魯.菲古拉(Andrew Figura)的簡報,他認為Beveridge Curve尚不穩定。 Figura的研究強化了Waller之前的直覺,他們在2022年5月的德國演講中揭示了他們的結論。他們主張,貝弗里奇曲線目前變得幾乎垂直,意味著「職缺率」(Job Vacancy Rate, JVR)正在飆升,而失業率卻沒有下降。相反地,他們預測,勞動需求的降溫可能會導致空缺急劇下降,也不會出現通常的失業率上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t0YV-AQPg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Summers和Blanchard並在2022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寫道,Waller的支持性研究充斥著「具有誤導性的結論、謬誤和事實錯誤」。當時,美國職缺率達到7%的極高水平。Summers和Blanchard展示了自二戰以來的每一輪經濟循環中,失業率是如何在職缺率達到峰值兩年後明顯上升的。這些批評者說,如果失業率不持續走高,通膨率就不會接近2%。 https://www.piie.com/blogs/realtime-economic-issues-watch/fed-wrong-lower-inflation-unlikely-without-raising 2024年2月28日「華爾街日報」的「The Fed Governor Who Proved Larry Summers Wrong (證明勞倫斯.桑默斯錯的Fed理事)」一文中:然而,從那時起,職缺率已降至5.4%,而失業率卻沒有上升。以Fed偏好的價格指數計算,去年12月份通膨率從2022年6月的7.1%降至2.6%。 https://www.wsj.com/economy/central-banking/the-fed-contrarian-who-saw-the-soft-landing-coming-9a4f1b9f 兩年過去了,隨著美國通膨率逐漸靠近2%,而失業率仍接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水準,顯然Waller很有先見之明。這也可從某方面解釋,為何學院派出身的Waller是目前最受關注的Fed官員之一,並有說法他未來有可能被提名為下一任Fed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回溯數據從美國1919年1月到2023年2月,長達100多年的歷史數據中,佛里奇曲線皆有很強的解釋能力。但是此次暴力升息的結果,截至下圖最新數據(2023年12月),仍在貝佛里奇曲線的垂直階段,幾乎印證了Waller與Figura的新論述預測經得起考驗! 補充: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截至截稿,補上2024年1月最新數據,與 2023年12月完全一樣(職缺率5.3%與失業率3.7%);2024年2月最新數據失業率3.9%。
Waller是他直系家族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他在Bemidji State University就讀時,原本計劃學習會計和商業。在遇到一位讓他感興趣的教授後,他轉而攻讀經濟學。第一次考試得了D,但期末考試卻取得了最高分。他後來在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教書,並於2009年進入Fed系統工作。Waller講話時語言平實,很少使用學術術語。 我們將在3/17的 Podcast中帶領大家認識這位 Fed 未來的明日之星,同時分享 Waller 擔任2026年5月後下一任 Fed 主席的可能性,以及對我們投資者的可能影響。 APcore服務團隊敬上 2024/3/15 日本經濟東山再起,靠的是通貨膨脹嗎?為什麼通縮比通膨更令人擔心?
根據3/4「華爾街日報」新聞:日經指數(Nikkei 225)上星期創下34年新高,這可能是日本經濟崛起的最佳寫照。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日本終於擺脫了通貨緊縮的束縛。1月份通貨膨脹率為2.2%,為連續第22個月高於2%,而工資增長率也有所加快。 這似乎印證了經濟學界的共識,即通貨緊縮(Deflation)是日本經濟幾十年來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消費者聽說「通貨緊縮是壞事」時往往會感到驚訝。美國物價自2021年以來急劇上漲,如果物價小幅下跌,正常人甚至經濟學家都不會反對。 而當物價年復一年地持續下跌時,麻煩就來了,因為工資、收入和風險性資產的價格往往會跟著下跌。債務人難以償還貸款,可能會削減支出或違約,從而危及金融體系。1929年至1933年期間美國物價下跌了27%,當時就是這種情況。 日本的通貨緊縮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滅之後。銀行由此蒙受損失,放貸能力減弱。1999年通貨膨脹率轉為負值。 當時包括後來成為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Ben Bernanke)在內的一些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對抗通貨緊縮對於恢復日本的經濟健康至關重要。事實上日本央行起初也半信半疑,後來完全信服了。 日本央行先是把短期利率降至零,然後又進一步實施了負利率。最後是依靠Covid 19疫情給全球供應鏈帶來的衝擊,才將日本通貨膨脹率推高至日本央行設定的2%目標。 在日本經歷25年的零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期間,日本經濟增長率一直在全球富裕國家中處於最低行列。對其他國家而言,日本的通貨緊縮成為一個借鏡,最近的例子是中國,可能也是擔心通貨緊縮,中國股市表現較為疲軟。 另外,我們在節目中將回顧「EP10 通貨膨脹 (Inflation) 令人痛苦,如何在通膨時代成為贏家?」的內容,並將簡單比較非預期通貨緊縮下的情況,經濟人該如何成為贏家:持有投資等級債券、縮減個人資產負債表等。 https://apcore.firstory.io/episodes/clhpw8zhc066o01xocnjih3qz 針對通貨緊縮還是通貨膨脹,何者更需令人擔心?為何多數國家央行設定通膨率2%為目標?我們在3/10的Podcast節目,將進一步納入預期因素對總和需求線的影響,讓大家輕鬆地理解:日本政府考慮宣布日本通縮正式結束之際,為何日本股市創高慶祝?而臺灣的日本迷該有什麼準備? APcore服務團隊敬上 2024/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