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將進入『自然資本市場』元年?
自然資本(Natural Capital)是自然資源的基礎。當中包括地質、土壤、空氣、水和各種生物。部分自然資本提供免費商品或服務,常稱為「生態系統服務」。自然資本是經濟學上資本的延伸,以表示自然界中能作生產投入的要素,例如受合適保護的樹林或河流可長時間提供木材及魚類。 一般經濟學將生產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中的自然資源歸類為「土地」,而非「資本」。然而,土地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於長年累月下改善或劣化。而現在,生態學家與經濟學家一同測量並計算生態系統的價值,並由此尋找生物多樣性危機的解決方法。 施羅德自然資本投資團隊主管Andrew Dreaneen解釋,自然資本指的是自然資源蘊藏量,結合生態系功能所創造的經濟、環境與社會利益。以前和投資人闡述自然資本的重要性比較無法獲得共鳴,但如果先聚焦森林保育及其相關的土地投資,並且計算出碳權(Carbon Credit)、土地價值、保護生態等多樣性利益,就能獲得投資人的理解與青睞。根據WSJ的最新報導,隨著碳權市場的擴張,巴西雨林的破壞已經出現逆轉的趨勢! https://www.wsj.com/world/americas/exploding-carbon-creditmarket-helps-brazil-regrow-rainforest-7b414275 我們的Podcast在12/17會進一步分享,談及臺灣市場革命性的改變,主要集中在碳權制度化方面。臺灣「氣候變遷因應法」將碳費(Carbon Fee) 納入,預計 2024年開始徵收,年排碳量高於2.5萬公噸的企業共 287 家,將會被課徵碳費。這項革命性的改變將落實經濟學中外部效果內部化(Internalization)的最佳實例,在未來伴隨者之後的碳交易制度,碳權的提供也可視為一種生產行為。 從融資層面,永豐金控陳思寬董事長表示,2023年7月1日起,永豐金已將停作高碳排產業的範圍,更擴大範圍至不再承作燃料煤開採發電,非常規油氣的投融資業務,2030年這些全部都將全面撤資。陳思寬認為,從2030至2050年,會採取新技術,才能達到淨零,因此:「淨零不只是成本,也是商機!」 從技術層面,討論除了傳統陸地森林之外,對四面環海的臺灣而言,海洋牧場藻類養殖 (Seaweed Farming)、海洋施肥(Ocean Fertilisation)、人工湧升流 (Artificial Upwelling)、海洋礦化封存等,這些海洋碳封存(Ocean Sequestration)技術產業,都有可能在2050年前為帶給臺灣莫大的經濟發展契機! https://www.aptutorgroup.com/learning/ocean-sequestration 最後從投資層面,晨星從2020年推出新版「Morningstar可持續性評級」,讓長期投資者中,對自然資本有所關心的人,有更多選擇與影響的機會,並獲得長期可持續報酬的回饋! 季凡與翔蛇 2023/12/11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