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是一種消費行為嗎?還是一種投資行為?消費者物價指數應納入房價計算嗎?
購屋究竟是一種消費行為還是一種投資行為?一直以來都是經濟學和金融學領域的一個熱門議題。在我們1/14的Podcast中,我們將探討為何主流經濟學界認為購屋是一種投資行為,並深入分析這種投資行為的特點和影響。 首先,購房被視為一種投資,主要是因為房產通常具有升值潛力。相對於其他消費品,房屋的價值通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使得購房者能夠在未來獲得更高的回報。事實上,長期的房地產市場資料顯示,當貨幣供給M1B年增率明顯大於M2年增率時(2009與2021時相當明顯),房價往往呈現明顯上升趨勢。https://www.macromicro.me/collections/11/tw-gdp-relative/133/tw-m1b-m2 其次,購屋被視為一種投資,因為它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相較於其他金融工具,持有房產可以通過租金收入為購房者提供一種穩定的現金流入。即便是自用住宅,也可以透過『設算租金』的方式計算現金流,這也是目前GDP計算的一部分。這種穩定現金流對於投資組合的多元化和風險管理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經濟波動時期,房產租金可以成為一個相對穩固的收入來源,減緩其他投資面臨的風險。 最後,對於許多家庭來說,房產是最大的資產之一。其升值不僅能提高個人和家庭的總資產,還有助於提升信貸額度,提供更多的財務靈活性。事實上,自用住宅的市價上升,即便不用出售的情形下,並可獲得銀行融資增貸的低利資金,用以支付其餘生活的支出。最終,透過長期資產增值,購房者可以在退休或其他重要生活階段獲得更多的財務支援。 然而,購屋作為一種投資當然也存在一些風險與挑戰。房地產市場的波動性和區域性的不確定性可能對投資者的回報產生影響。此外,維護和管理房產可能需要額外的時間和資源,而租金市場的波動性也可能對穩定的現金流產生影響。因此,相對於一般消費商品,當增值的速度超過其折舊(Depreciation)時,該資產相當接近於我們一般理解的投資工具。 此外,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主要用於衡量一個國家通貨膨脹率的指標,但它並不考慮房價的變動,這樣的做法確實對一般人來說可能難以理解。CPI旨在衡量消費項下的平均價格變動,這些商品和服務通常是正常家庭基本生活中所需的項目,例如食物、交通、教育和醫療。這個指數的目標是提供一個簡單的衡量標準,來評估通膨率對一般居民購買力的影響。 因此,CPI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全面且反映實際生活成本的指標,當然一定會納入住房相關支出,包含租金、修繕和利息等例行居住成本,但不會考慮較少交易的房價。簡而言之,CPI不納入房價是目前經濟主流理論的想法,雖然這種決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PI的全面性,但有助於使這個指數更加簡單、且易於理解。 https://www.stat.gov.tw/News_Content.aspx?n=3703&s=207893 節目的最後我們也會分享,在目前許多歐美成熟經濟體中,事實上自用住宅比例遠低於臺灣。因此,對於臺灣的一般聽眾來說,到底是應該購屋還是租屋呢?我們將在節目中輕鬆地進行分析與探討。 APcore服務團隊敬上 2024/1/7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