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 College Board 2025 年 5 月 27日,歷經半年多以來的籌畫,一個對臺灣高中教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悄悄到來。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的講堂中,現場有相關人士表示:「Advanced Placement (AP) 美國大學先修課程將從今年起,會在建國中學、北一女中、中山女高、成功高中、松山高中五所學校中推動。」 這不只是一場教師研習會,而是一場臺灣高中教育與全球接軌的行動宣言。AP 課程的導入,象徵著臺北市資優教育進入了新的階段,臺灣學生將不再只是「考進好大學」的被動應試者,而能夠主動選擇「先修大學課程」,挑戰更高的學術標準,提前探索未來可能的學術路徑。 AP 課程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AP(Advanced Placement)課程源自美國,是由 College Board (美國大學理事會)組織設計的一套「大學先修課程與考試」系統。學生可在高中期間修習大學程度的課程,並參加全球標準化測驗。表現優異者,進入美國、加拿大等地大學時,常可獲得學分抵免、跳級或具有申請優勢。 其核心價值不只在於升學加分,更是對學術能力與自主學習力的認可。在全球化的大學錄取競爭中,AP 成績已成為衡量學術實力的「共同語言」,成為國際高中積極追求的課程體系。 這項制度目前已在 130多個國家實施,北美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承認其學分。2024 年全球約 308 萬名學生參加 AP 考試,顯示其影響力早已超越美國本土,成為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基礎。 說明:學生分布於全球 23,722 所高中,同時創下歷年新高。 https://apcentral.collegeboard.org/media/pdf/annual-ap-program-participation-1956-2024.pdf 為什麼臺北市選擇現在導入? 其實,臺灣學生對 AP 課程早已不陌生。多年來,許多頂尖私立與國際學校,如臺北美國學校(TAS)、康橋、薇閣等,早已將 AP 納入升學準備的核心途徑。然而,這類資源主要集中於學費較高的私立學校,難以廣泛推展至公立高中學生。 如今,臺北市教育局選擇以公立學校為起點推動 AP,具體落實「教育公平」與「人才國際化」的雙重目標。這不只是資源分配的重新思考,更是臺灣高教國際競爭力的一次底層重建。 選定的五所學校皆為臺北市明星高中,具備強大的師資與學生學習動機,亦代表臺灣最具潛力的一群年輕人。他們的學術能力原本就足以挑戰更高層級課程,導入 AP,將提供他們一個不再侷限於學測與分科測驗的全新舞台。他們對AP課程的經驗,將來也能爲其他的公立學校提供榜樣。 臺灣學生的下一站:全球學術網絡 許多人仍將「出國留學」視為一種菁英特權,或是高所得家庭的選擇。然而,AP 課程的導入有可能打破這層限制。當學生能在本地高中就完成國際認可的學術挑戰,就不必再以高額的國外學費作為唯一進入世界舞台的門票。 更重要的是,AP 能成為「國際升學軌道」的關鍵起點。學生可透過 AP 成績申請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日本等地大學,甚至在臺灣本地的大學申請時,也愈來愈多頂大參採 AP 成績作為特殊選才或學習歷程的佐證。 說明:隨著臺幣近期明顯升值,以及臺灣許多跨國企業在海外設廠,未來人才的工作場域將愈趨國際化,已難以避免。 https://www.storm.mg/article/5368731 這代表臺灣學生的未來選擇將更靈活、更國際化。臺灣的高中教育不再只是為了某一次考試準備,而是開始培養與全球接軌的核心素養與學術自信。 導入 AP,不只是「更難」而已 誠然,AP 課程相對臺灣一般課綱具有更高的深度與挑戰性,教師與學生都必須重新適應。然而,這並非只是「加深加廣」的版本升級。AP 的真正精神,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跨領域整合能力與學術探究精神。 舉例而言,AP Microeconomics(個體經濟學)讓學生接觸市場失靈與政策效果分析,理解真實世界經濟決策的邏輯;而AP Psychology(心理學)課程不只是背誦名詞定義,而是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實驗設計、分析人類行為模式。 說明:原始分數會轉換為五分制:5分為最高等級,相當於大學選修相同科目的A+或A。一般來說AP考試達到3分以上,大部分大學即可抵免學分,縮短修業年限、節省費用,並為申請名校增添學力優勢。 這些課程與未來大學主修乃至職涯發展高度相關,能提早引發學生對某一學門的熱情,避免選錯系、轉學轉系等高等教育中的常見問題。 對老師與教育體系的挑戰與機會 當然,制度推動不能只是理念呼喊,現場執行才是關鍵。AP 教學不只需要英文能力,更需要學術語言與跨文化教學方法的掌握。這正是這場教師研習會的目的:幫助第一線教師理解 AP 的評分標準、教材使用與課堂規劃。 這場由臺北市教育局與美國大學理事會共同辦理的研習,不只是技術訓練,更是理念溝通。當教師理解「教會一群學生完成一門全球大學標準的課程」的重要性,也就會更投入地協助學生挑戰自我、連結世界。 筆者觀察到,現場教師反應熱烈,問題踴躍,顯示這並非一項「政策壓力」,而是被高度期待的改革機會。當教師本身也獲得更多成就感與國際視野,這場改革才有可能真正落地生根。 臺灣教育的下一步:從「會考」到「會學」 AP 課程的推動,或許目前仍集中於特定資源校,但它帶來的思維改變,將逐漸擴及整體教育現場。未來或許不只五所高中,不只臺北市,而是全台各地有潛力的學生,都能透過 AP 與世界接軌。 更深層的變革,是教育思維的轉向:從「為考試準備」轉向「為學習探索」;從「拚排名」轉向「拚能力」;從「填鴨灌輸」轉向「主動提問」。 這是一場值得期待的教育革新,也是一場將改變無數臺灣青年命運的知識革命。當我們讓最好的學生接觸最好的課程,他們就能成為未來最好的自己。 APcore服務團隊敬上 2025/5/27 AP® and SAT®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the College Board, which is not affiliated with and does not endorse APcore Global Education.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